“几篇家信原算不得文章,有些好处,大家看看,如无好处,糊窗糊壁而已”。郑板桥忠厚待人,时时为困难的人着想,“吾辈存心,须刻刻去浇存厚”,教导儿子第一要做个明理的好人。他做过十几年的七品官,后去扬州卖画为生。“写字作画是雅事,亦是俗事,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,字养生民,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,非俗事而何?不得已借此糊口,其实可羞可贱。”忧愤而又寂寞。作为男性,他渴望顶天立地做一番事业,却生不逢时,只能无奈地靠笔墨为生。君子不器。古时的君子,指受过良好教育,品德高尚,宅心仁厚,不与人多争论,但是颇有担当的人。郑板桥一样,也喜欢多些务实的本领,以天下为己任。一、雍正十年在杭州韬光庵中写给弟弟的信我们都是炎黄子孙,但有的人不幸为奴为婢。这是贫困所逼,无可奈何。并不因为他们祖上就是奴婢。人一旦开始奋发努力,勤勉不倦,有的人最终会成为富贵的人,有的人给子孙做了好榜样,自己没有富贵,但是传承到子孙,他们开始富贵起来。而有些人,因为祖上曾经富贵过,后来开始慢慢落魄,就拿祖宗来自欺欺人。说,凭什么那些人比我过得好呢?!说,真是没有天理啊!一声叹息。其实,这正是天理所在。别人因为善良、勤奋而富贵,你们因为奢侈、懒惰而贫贱,这怎么就不对呢?天道循环。我还是秀才的时候,看家里旧书里有祖上的家奴契券,当时就焚毁了。我雇佣人,从来不要书面凭证,觉得合适就留下,不合适就遣走。为什么要弄这么一张纸呢?还使得子孙借此为口实,从而对人生失去正当的看法。我这么做,看着是为着别人打算,其实也是为了自己啊。如果所有的事情都留把柄来让对方自投罗网、不能逃脱,那我们就会很快地穷困下去,而灾祸也会到来,子孙们会有我们管不了也不可预见的忧患发生。你看看世上那些工于心计的人,什么时候能真正得到别人的什么呢,只是算尽了自己家啊!一声叹息。希望我弟能有所辨别。《板桥家书》二、三、四,三封家信,两份写于镇江焦山,一份写于淮安。简单译之。二、焦山读书寄四弟墨(对无奈出家的僧人同情,对相互谩骂的秀才与和尚批判)现在的僧侣遍布天下,但都不是西域来的。这些出家为僧的,都是我们的父亲、兄弟啊,他们穷得没有归处,入了佛门就难回头了。削去头发就成了僧人,而留起头发还是你我一样的人啊。对他们怒目,把他们视为异端而深恶痛绝,太过了!周昭王时期,释迦牟尼出生,后涅槃,但是佛教还没有传到中国。八百年后,汉明帝梦中梦到神人,问大臣,大臣说是西方的佛,这才使佛教传入中国。但这件事佛是不知道的。你们现在责骂佛祖,却不责怪汉明帝,为什么呢?况且从韩愈以来,天下就大行孔子之道,皇帝们以六经四书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。秀才们骂和尚是“佛之罪人,杀盗淫妄,贪婪势力”,没有明心见性,而和尚们骂秀才是“孔子罪人,不仁不智,无礼无义”。古人说,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家屋瓦霜。我弟你认为呢?偶有感触,写信一封。三、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(对人心存厚道之心)郝家庄有一块价值十二两的墓地,父亲曾经想买,但是因为有孤坟一座,必须刨去。父亲感慨,哪有掘开别人坟墓而自立墓碑的道理呢!没有买。但是如果我们家不买,肯定会有其他人去买,这孤坟仍旧会被刨开。我写信给郝表弟,告诉他,如果还没出售,我愿意买来以后作为我夫妇的归宿之地。但是要留着这座孤坟,刻石告诉子孙后代不要掘它,这样子不是比父亲想得更深吗?我这么想,是因为时时提醒自己要心存宽厚。如此,即使是不好的风水地,也会变成善地。我坚信。以后的子孙们,清明来祭奠,也要同时祭奠这座孤坟。四、淮安舟中寄舍弟墨(多想别人好处)爱护别人,别人也会爱护你,而对别人不善,别人也不会善待你。东坡一生最大的好处就是,他觉得世上没有不好的人。我这一生也会谩骂无礼,但是遇到有一技之长的人或言行美好的人,从来不吝啬赞美之言。如果钱财有余,随手散尽,也是因为爱护他人。所以在我困难的时候,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。以前我喜欢骂人,特别喜欢骂秀才。现在想来,秀才那样都是因为他们想不开,如果他们想得开也就不会成为秀才了。但是,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想得开呢?现在我年老而又孤独,说话谨慎,明白了爱护别人的好处。骂人是不好的。我弟也应当时时规劝、提醒我。五、六、七,都在范县所写。第五封信关于如何对待亲朋好友,第六封信关于对年老生活的安排,第七封信关于对当代农民、工、商、读书人的看法。五、范县署中寄舍弟墨我之所以能够成进士并安稳为官数年,都是因为祖上的风水啊。而这风水地是我们郑氏一脉所共有。这样富贵之地的福泽,却被我一人夺得,于心不安。可怜我住在东门的亲戚,粗粮与野菜都成了他们的美食,孩子们还经常为这点吃的发生争吵。现在我把我的俸禄给你,你帮我逐一散发。有些人家,派虽远,但仍是一脉,都应该给予。无父无母孤儿,在村里最容易被欺负,应该亲自去访问照顾。从曾祖父开始到我们兄弟,四代亲戚,有很久不见面的,也各给两金,从此往后,也好再来往起来。有几位是我旧时同窗,“犹忆谈文古庙中,破廊败叶飕飕,至二三鼓不去;或又骑石狮子脊背上,论兵起舞,纵言天下事”,现在他们没落,也请善待他们。大家对于功名,都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才唾手可得,其实都是侥幸啊!如果我没有及第,我又去哪委屈,所以,我怎么能在朋友面前骄傲呢!紧密宗族,和睦乡邻,照顾旧友,这是主要的,其余的你帮我看着办吧,务必把钱散尽。六、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你买的宅子,很好,但是天井太小,看不到多大的天空。我心思旷达,不喜欢。在某处有些空地。我年轻时在那附近喝酒,看见“一片荒城,半堤衰柳,断桥流水,破屋丛花”,很喜欢。我想“筑一土墙院子,门内多栽竹树草花,用碎砖铺曲径一条,以达二门。其内茅屋二间,一间坐客,一间作房,贮图书史籍笔墨砚瓦酒董茶具其中,为良朋好友后生小子论文赋诗之所。”。“清晨日尚未出,望东海一片红霞,薄暮斜阳满树。立院中高处,便见烟水平桥。家中宴客,墙外人亦望见灯火。”怕盗贼?盗贼也是穷苦人啊,开门请入,商量着给些,若我一无所有,还有旧物给予他,拿着去当百钱也可救急。我弟帮我留心这样的地方,作为我老时的归处。七、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听说你新置的田地丰收,我很开心。以后,我就想做个农民,学做农事,家里的妇女也要学着做,这就是靠田园长子孙气象。“天寒地冻时,穷亲戚朋友到门,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,佐以酱姜一小碟,最是暖老温贫之具。”我认为这世上农民才是第一等人,而读书人最末。农夫,“皆苦出身,勤其力,耕种收获,以养天下人”。我们这些读书人,原应在家孝顺长辈,出则尊敬兄长,守好先人的功业传给后人,如果得志,就为百姓多做好事,如果不得志,就修身养性。这原本是高于农夫的,但是现在的读书人,捧起书本就想着做官、攫取金钱、造大屋、置田产。一开始就错了啊!有人肯定会笑我,你这种读书人就知道这么说,等你为官,也会和我一样。我忍气吞声。工人制造器具,商人搬运有无,都有各自作用。只有读书人什么事都不为百姓做。我一生最重视农民,新招佃地的人,都以礼相待。我家虽有三百亩天地,但都是别人典当的,不可久待。将来买两百亩,我们各一百。再多求,就是占别人产业了,大罪过。有人会问,着世上有百顷地的人也有,你能拿他们怎么办?你这么回答,他自做他家事,我自做我家事,如果世道清明,我就全力报效朝廷,如果这世上都以敛财微美事,那我绝不同流合污,这就是为郑板桥的家法!(郑的有些观点有失偏颇。如,今人说“寒门难出贵子”,在他的那个时代,他坚称“富贵难出贵子”,都一样的武断。当然,现在的“贵”多定义于地位与财富,而他的“贵”定义于人品和才华。)八、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我五十二岁得了一个儿子,怎么可能不爱!但是“爱之必以其道”。即使是日常玩耍,也要他忠厚且存怜悯之心,不要做刻薄急躁的人。我不喜欢把鸟关在笼中玩耍。我只管自己喜好,却让它在牢中,这算什么道理呢!对天地生物,我们都应该心心爱念。对于一些豺狼虎豹和毒虫蜈蚣等,自有它们存在的理由。不要杀光。只去驱赶、躲避它们,使得它们不伤害我们。我不在家,儿子就你管束,“须长其忠厚之情,驱其残忍之性”,不要去纵惜。“夫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,此是小事,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。”信后补充:我也爱鸟,但养之有道。养鸟不如多种树,“使绕屋数百株,扶疏茂密,为鸟国鸟家”,等天亮时,睡梦初醒,尚辗转在被,听鸟鸣。这样的快乐不是笼中鸟所能给的。“大率平生乐所,欲以天地为囿,江汉为池,各适其天,斯为大快。”九、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有钱人家勤恳而真切地请老师教育孩子,但是最后真正学有所成的,不是自家孩子,而是那些依附而学的贫苦人家孩子。富贵人家的孩子,不要数年,要不贫贱而寄人篱下,要不不失温饱却目不识丁,再或者偶有一发达者,他的文章肯定不能沉着痛快、刻骨镂心而被世人传诵。这难道不是富贵足以愚人,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?我虽然是个小官,但是孩子也算是富贵子弟,他们的成败,我不多加评论,但是我希望在依附他们而学习的贫苦人家的孩子里有学有所成的。如何请老师、对待同学,要谨慎。我儿最小,要称呼年长的同学为先生或兄,不能直呼其名。有些贫苦的孩子,买纸墨都难。应当观察贫苦的原因,再寻个机会无意地给他们。如果阴雨天,留着吃饭,天黑前,给旧鞋给他们穿回去。因为即使是贫苦人家孩子,父母也是疼爱的,肯定会为他们准备新的鞋袜来上学堂。如果新的鞋袜被弄污秽,再想有就难了。选好老师难,必须要尊敬老师。选择老师的时候,不得不考虑很多,但既然选定,就必须去尊敬,不要再去寻找老师的短处。我在外做官,不能亲自教导。请的老师,不过是一方之秀,未必海内名流。暗地里取笑老师,或明面上指责老师,会使老师觉得不安,从而不能尽心教学。不如就老师的长处,来训诫孩子们的短处。如果实在觉得老师不妥,那么等到第二年改请其他老师。但是这一年里,对他应有的礼数必不可少。十、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普通人读书,原不一定就发达。但是不能因为不发达就不读书,读书可以使人有主意。即使没有科名,但是学问是自己的,这不是折本的买卖啊!我今天的发达,人们都说是因为我善于读书。自问,我心中能有几卷书呢?不过“那移借贷,改窜添补”,钓名欺世。人可能有负于书,但是书什么时候有负于人啊!曾经有人问侍郎沈近思,如何脱贫?他说,读书。人们都认为他迂腐。其实不。东投西窜,浪费时间,只会让自己的品格越来越坏,最终一事无成。而多读书,但是并不想要从中获得什么的人,反而能有近处的好处。信此言,则富贵,不信,则贫贱,但是也在于人有远大见识、有不放弃的决心、能忍耐而自律。十一、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五书写字作画是雅事,也是俗事。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,字阳生民,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,这不是俗事吗?苏东坡能时刻以天地万物为心,空闲时画些枯木怪石,这没有什么不好。像王摩诘、赵子昂,不过是唐宋两个画师。看他们生平写的文章,哪里有一句关心百姓疾苦的话?把他们放在唐宋贤臣的中间,他们有什么立足之地呢?这些才情,游客伎俩,只适合剪树枝、造亭榭、辨古玩、斗茗茶,没什么值得说的。我少而无业,长而无成,老而穹窘,不得已靠着笔墨为生,自己觉得很羞愧。希望我弟不要重蹈覆辙。古人都说,诸葛君真名士。名士二字,也只有诸葛亮受的起。现在写字作画就被称为名士,岂不令诸葛蒙羞、高人齿冷?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sstx/5847.html